用心用力用情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注意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新年贺词中,习主席说:“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些事办好。”民生小事,也是国之大者。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感触最深的是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生活的不断便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巨变让老百姓的幸福感满满。回想小时候,家乡道路泥泞不堪。而现在,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泥泞狭窄的乡间小道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交通条件改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普及,农民真正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让老百姓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感受到真真正正的实惠,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着力补齐民生短板, 兜牢民生底线。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生产和生命安全问题。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我们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我们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人民健康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坚持人民至上谋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终点,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没有终点。我们要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破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中,满足人民目标。同时,不断为民众提供信心和稳定预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收入差距、社会公平、社会发展动力、民生保障等问题,并将其始终列为国家治理的重要课题和首要方面。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一如既往秉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理念,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聚焦聚力抓发展,用心用情惠民生,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