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中共浙江省委举行第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工作报告时第一次提出“八八战略”,20年来,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浙江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的成就。“八八战略”立足于浙江的实际情况,注重扬长避短、取长补短,高度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一份贯彻中央精神、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量身打造的顶层设计方案。“八八战略”之所以历久弥新,成为了浙江省发展的“金钥匙”,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政绩观,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立足长远谋发展的政绩观。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同志当年到浙江工作后,针对浙江面临的突出矛盾问题,以调查研究开局,历时10个月,走遍全省11个市、69个县(市、区)和大部分省直部门,“八八战略”就是经过了这样的深入调查研究和系统谋划后才提出的,其中每一条都立足于浙江的长远发展,字里行间透露着求真务实的作风,早在二十年前,习近平同志就在“八八战略”中强调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那个一切“向钱看,向厚赚”的时代显得是如此高瞻远瞩和振聋发聩,而习近平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这一份不记个人得失的求真务实的态度更令人敬佩。与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相反的是急功近利、哗众取宠式的政绩观,有些官员为政不问地方实际,只求吸引眼球;不顾客观规律,一心贪多求快;上马项目不做完备的调研,只要名字沾上热门新潮;举债不顾还款能力,只想自己任内花得痛快。 把握浙江优势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21世纪初,我国沿海几个省份经济增长速度都非常快,特别是广东、江苏、山东跑在前面,我们在有关媒体上也经常听到“浙江要加快增长速度赶上去”的言论。当时我们浙江经济总量排在全国第四位,对于要不要跟前三位去拼增长速度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不要跟人家拼增长速度,而是要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下大功夫,一直以来,浙江的协调性和均衡性发展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也是我们的特色,要把这个优势进一步发挥好。习近平总书记主政下的浙江稳步开展信息化和科技创新建设,信息产业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产生了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一大批科技公司。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浙江不少地方根据自身特点,重点发展服务业。浙江这几年服务业的发展势头也非常好,第三产业的份额已经超过第二产业了。特别是杭州、宁波等地的电子商务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这些动能转换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生态保护也是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生态省建设上,浙江走在了全国最前列。浙江河网密布,水自然成了环境整治的重点。但是浙江特殊的营商环境给环境治理造成了巨大的难度,我们施行监督与建设并举,既要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严格的监督,也要建设一批监督环境的基础设施。“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计划”是2003年7月提出的,从2004年开始实施。到了2007年,“两个基本、两个率先”的要求我们如期达到了。 在基层工作的我们,如果想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首先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价值观,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做到脚踏实地,目光长远。切忌“我”字当先,“利”字当头,不要见到困难的而不易出成绩的工作就退缩,而真正造福群众的工作却流于形式。遇到责任要勇于承担,遇到困难应勇于挑战。如此才能真正吃透“八八战略”中蕴含的精神,用自己青春为浙江省未来的发展添上一笔色彩。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谋划抓得早、抓得实,为浙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提升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在基层工作的我们要维护好这份发展势头,在细节处抓落实,打足地基,建高楼。 生态环境是不可逆的,生态环境的建设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要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坚决以全局、长远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看待环境问题,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再上新的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