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基层治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治理强。党建作为基层治理的核心引领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学深悟透、笃行不怠,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始终以此为根本遵循,切实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 党建引领,融合各方资源,用优势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建设“小微治理”队伍,利用好假期返乡大学生参与村社建设项目,让基层项目更年轻,让基层治理更富朝气;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调动各方面资源力量,组建“村干部+党员+网格员”治理队伍,把自治优势、红色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积极探索“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基层治理新思路,把村社各方资源融合为“一线”基层治理资源的模式,为我国基层治理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党建+”建设,发挥群众自治高质量水平,推动基层治理更具亲和力。推进社会治理,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任务。加强“党建+”式队伍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树好“风向标”、把好“火车头”、用好“智多星”,成为凝聚民心、团结民众的“主心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需要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力,组织力的强弱成为基层党组织能否实现在基层有效执政和治理的决定性因素。在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线下服务时,积极开展线上服务,推行“村民下单,村班子队伍派单,志愿人员接单”的精细化模式,真正做到群众需要、基层协调治理、群众满足的高质量自治水平,突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强化组织力量下沉一线,解决问题更具治理现代化;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好声音”,民众心中的“明白人”“热心人”,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集民智、汇众力,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协同合作,探索多元治理渠道,锻造基层社会治理的融合发展力。深化“党建引领+”体系建设,要注重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基层社会治理优势,一方面是通过下组入户,入户”唠唠“,一线收集民情、民意、民智,做好群众的”明白人“”贴心人“;另一方面,健全基层治理体系,锻造基层社会治理的融合发展力,依托”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机制,实现”党员+网格长+网格员“直面片区内消防安全检查、惠民政策宣讲等,实现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坚实基础,更好地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做好群众”知心人“”暖心人“,锻造基层社会治理的融合发展力,促进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为儿童友好型村社建设、养老送餐等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责任共担。这种融合发展力能够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增强社会治理的综合能力,助推基层治理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