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和现场办公下基层。“四下基层”核心要义在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所有为民之事都能从群众实际需要出发,满足群众所思所盼所想。当前正值第二批主题教育扎实推进的火热之时,我们要学会用好“四下基层”走实为民服务路,才能解民忧、顺民意、暖民心。 用好“四下基层”需要出发于“心”。“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现场办公下基层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拉近干群距离的重要渠道,下的是基层,抵达的是民心。“身入”更要“心至”,从“机关会场”到“基层现场”,党员干部要坚持阵地前移、服务升温、力量下沉,在攻坚克难中增强本领,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把实干担当融入工作全过程、各领域,以“马上就办、特事特办”的执行力有效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切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用好“四下基层”需要出发于“实”。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各级干部:“不能搞做指示多、虚心求教少的‘钦差’式调研。”所谓“钦差式调研”,就是带着官架子下基层,往往还没看清事情来龙去脉和全部现状及本质,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这不仅导致“瞎指挥”,还疏远了干群关系。因此,“四下基层”必须出发于实际,将调查研究贯穿全过程。同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也是发现和解决基层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手段,党员干部要将群众不满意、工作难推进、政策难落实等现象背后的关键问题调查准、调查实,在摸实情、查实况、明实事中形成有效举措,切实把调查研究转化为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 用好“四下基层”需要出发于“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基层党员干部要化身“讲解员”“翻译官”,用接地气、暖人心、受欢迎的话语,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活讲透,与群众搭起“连心桥”,建立深厚的情感共鸣,并把党的为民宗旨、利民政策讲清楚讲明白,让“基本原理”转变成“常识道理”才能更好地把握群众的心声,叩开群众的“心门”,使各项工作体现群众意愿,进而形成凝心聚力、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