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工作中的排头兵,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便承担了改革开放的急先锋,党在十四大会议中便提出了“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决策,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亚洲金融风暴,上海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积极争取加入WTO的机遇,将“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定位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功能增加“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定位,由“三个中心”转变成“四个中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上海面对外部环境和自身调整的双重挑战,主动进行战略调整,减少“四个依赖”,实施创新驱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五个中心”框架由此形成。2017年12月15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获得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根据规划,要加快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原有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基础上,再增加“科技创新中心”这一城市定位,由此形成“五个中心”的新定位。2020年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重要时间节点,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五个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多个规模性指标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与标兵城市相比,开放性和引领性仍存在较大差距。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上海考察,听取了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汇报后指出上海要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概括“五个中心”建设的关键点时,特别强调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可见 “五大中心”中科创中心属于重中之重的地位。社会文明高速发展之下,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革命性力量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是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首要因素,也是决定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从近年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看,科技应用场景在中国要远比其他国家丰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不仅要成为全球新创意、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源头,而且应该是全球新产品、新服务、新产业的领先产生地。科技是战略机遇的关键所在。上海要抓住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上海的综合优势,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的新动能。 当今世界,世界格局变幻莫测,全球城市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的作用愈加凸显。上海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始终承担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对于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极为重大。通过“上海“五个中心”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布局,上海在于科技、创新、金融、经济、贸易、航运的发展建设全面升级,可使得上海持续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国家寻求新的战略机遇、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从而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竞争中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