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9|回复: 0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6

主题

0

回帖

98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98
发表于 2023-12-20 08: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按照学懂弄通做实要求,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 中心组学习,釆取举办培训班、学习班、读书会、报告会、 讲坛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O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理论研究, 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社科研究机构等学科人才优势,发挥省哲学社会科学奖和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引领作用,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加强理论宣传阵地建设,运用好全省五级理论宣讲体系,发挥好理论宣讲骨干和理论宣讲志愿者作用,建设好、使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引导干部群众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爱国报国 实际行动。
2.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推动党员、干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刊网络理论宣 传阵地“四大平台”牵动作用,组织专家学者撰写理论文章,重点讲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开展“中国梦•我的梦"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干部群众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而努力奋斗,为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
3. 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将国情、形势政策教育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高校教育课程,使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始终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统筹理论宣传、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网络宣传、对外宣传,用好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做好重要时间节点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发展成就展览展示,引导人们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伟大斗争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国情、形势政策教育同省情、市情、县情教育结合起来,激发干部群众爱祖国、爱辽宁、爱家乡的深厚情感和自觉行动。
4.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通过新闻宣传、文艺出版、思想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等,充分展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创 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生动展示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新实践、新业绩、新作为。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东北抗联 精神“鲁艺精神“红医精神”,充分挖掘推进振兴发展生动实践中涌现的英雄模范、蕴含的时代精神,凝聚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磅礴力量。
5. 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党史、国史、 改革开放史史料挖掘征集、整理研究,做好中国共产党满洲 省委历史、东北抗联斗争历史、中共中央东北局历史、东北解放战争历史、中国共产党辽宁历史等研究工作。加强党史、 国史、改革开放史宣传普及教育,利用“百千万巾帼大宣讲" “百场红色理论"“迁海讲坛"等平台,组织专家学者和宣讲志愿者等,深入开展宣讲活动。发挥好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作用,利用好档案馆、图书馆等史料资源,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开展“重走抗联路"“党的知识进 校园”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我们国家和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6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引导人们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程,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习管理和教育计划,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实施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在巩固社会科学普及周、流动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示馆等宣传阵地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打造一批 有影响力的网上传播载体和平台。
7. 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加强祖国统一教育,增进广大同胞心灵契合、互信认同,自觉同一切危害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现象作斗争。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激发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知识,推介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推进“互联网+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行动,打造网上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平台。办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民族文化旅游节、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制作传播民族团结进步公益宣传 片、影视剧等文化产品。





上一篇:学习新思想,展望新征程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
下一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9-15 14:40 , Processed in 0.224402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