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习近平同志一到福建宁德赴任,就深入基层,听民声,察实情。调研开路,实干开局,“四下基层”工作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那些年,习近平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踏遍闽东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许多感人佳话。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组织”对于基层的工作来说是核心关键,抓好各项工作的组织才抓好工作的钥匙,要始终坚持以组织为抓手,积极开展好基层的各项工作,转变组织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干部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参与到组织中来,为了基层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转变对基层工作认识,提高思想意识。把“组织”好基层工作是一个责任、态度,提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从组织好党建工作为基准点,从而抓好其它工作,不断提高基层的工作效率,转变工作态度。抓好基层党组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党的十九大后,围绕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基层党组织要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导工作,推进基层党建。要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党员政治素养,使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通过教育努力使党员的思想状态同步进入党建新常态。 二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打破过去就党建言党建、党建工作“单打独斗”的固化思维,把“站位全局、服务中心”作为党建工作的导航仪,坚持群众路线,确立群众观点,将服务民生、服务发展、服务党员、服务师生作为党建工作的生命线,形成围绕民生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 三是建设创新型党组织。在保持党建工作严肃、严谨、严格等底色不变的同时,适度注入“创新元素”,创新载体,创新方法,创新内容,不断增添党建工作的魅力和吸引力。比如,基层党组织可以积极利用新媒体拓宽党员活动阵地,在基层党组织建立设立“网络学院”、开设“微党课”等。 基层党组织要适应党建新常态,创建“三型”组织,关键在于要把握党的建设面临的三个新特点,一是党的建设不再是一般的号召和要求,而是要真抓和实抓,如正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反腐败工作;二是深化体制改革要求改革和改进党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和工作手段;三是党建面临的问题,需要从改革的思路中去寻求解决办法。 基层党建工作点多面广量大线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任务很重,落到实处更重。要按照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和总体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各项任务措施的落实,在抓落实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推动落实,不断开创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