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地把为人民服务做好,一定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深入群众才能听到广大人民的真正心声,为后续的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引方向。职能部门的各种繁忙工作,最终形成政策办法落实到基层,效果好不好,只有亲身经历的广大群众最清楚。好的方针政策都应该来自人民、顺应人民的意愿、符合人民的所思所想。让群众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畅所欲言,可以真切地了解群众的想法,从而不断优化完善政策使其更好地管理和服务群众。而基层每一名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勤快走访,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背后信息支撑。 基层干部、职能部门干部应提高思想认识,要坚持从自身做起,放下架子、放开胆量下基层,保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团结群众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清楚,服务群众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受欢迎,只有“取之于民”才能“用之于民”。更应明白,广大普通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任,是通过不断的亲切沟通交流磨合而产生的,唯有与群众保持紧密的鱼水情,我们的国家发展才能生机勃勃,才能永远稳步发展。 基层部门、职能部门的党员干部更应身体力行地走群众路线。与当地群众共积极交流、探讨问题,倾听民意、体察民情,总结经验、汲取智慧,研究出破解难题的策略和路径,总结发展的新思路。要和群众心贴心,才能贴近群众的心窝,感触到群众的脉搏,才能真正体察疾苦,掌握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政策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很多情况下,仅仅一次两次的走访,并不能全面正确地发现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发挥“孺子牛”的精神,“低头”一次一次的反复调查研究问题,不仅要向年老的长者讨要想法,也要向年轻的后辈探讨问题,多方调查反复调查,最终思考出能结合实际的、接地气的、符合大多数人意愿方法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年轻的时候就热爱下基层,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好习惯传统与广大人民群众拉进距离。我们其他党员、干部理因学习发扬这种精神意志,在祖国的各个网格区块,全面大力走访人民群众,让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真切感受到的党和国家的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