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三农”情怀,绘“三农”新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作为年轻干部,我们不仅要身在农村,更要心为农民,坚定强农信念,锤炼过硬本领,练就挺膺担当,让青春理想与强农事业实现“双向奔赴”。 学深悟“三农”策,行辩思正当时。作为基层干部要落实好“三农”工作就必须要真正了解“三农”政策,吃透弄懂“三农”策。 202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从2005年提出“三农”若干问题,面临诸多考验;到十八大报告将“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直到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我们不难发现,一路走来我国三农政策的不断优化提升,三农工作从解决问题转变为创新发展,党和国家制定的政策更精准、更因地制宜、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那我们作为基层“三农人”,便要学思践悟,思考如何打通三农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让农民更富、农业更强、农村更美。 爱农重农兴农,踔厉实干笃行。基层干部是推动“三农”工作的主力军,必须要牢牢扛稳政治责任,做好爱农村、识大局,爱农民、解农难的“三农”服务工作者。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让农民得实惠。“无农不稳,无粮则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既要“有人种”,也要“有人收”,更要“有人吃”。从价格、补贴、保险等方面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让种粮农民有账算、有钱挣、得实惠;不断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做到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更要确保“有人吃”,严格落实地方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与管控,切实做到“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让农民实实在在得到实惠。 “强国先强农,农强促国强”让农业强基础。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子培育、技术栽培、播种机械、等都需要科技的加持,想要实现农业振兴,就要实现科技创新。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做到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以创新的政策、广阔的平台、长远的目光广纳人才,开辟捷径,实现“人才聚、科技兴、产业强”的良性循环,让更多“田博士”“土专家”“黑科技”走进田间地头,让农民用好技术、好种子,种出好粮食,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繁华皆看遍,终是家乡美”让农村更和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从小写作文就会写“我的家乡是会理,这里气候宜人、有小春城的美称,春有柳絮飘飘滨河路、夏有流水潺潺核桃沟、秋有硕果累累石榴园、冬有白雪皑皑龙肘山”。情感所系处、心灵感召时,一切美好的词汇都不足以形容我们心中的“故乡”,而如今,建设乡村的接力棒和责任担交到我们的肩上,面对既要发展、又要生态的“难题”,既要新居、又要舒适的“心愿”,如何交上一份好的答卷,是每个干部面临的考验与挑战。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层干部要深入“基层山海”深耕“三农”,厚植爱农情怀,积累农村经验,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绘就“农业、农民、农村”的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文/肖梦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