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防挽损“一盘棋”,反诈经验要升级。在行骗与防骗的博弈中,一方面,公安机关要坚持全链条纵深打击,健全涉诈资金查处机制,推动强强联手,强化法律支撑,不断提升对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打击效能。另一方面,要注重源头治理,强化技术反制和预警监测等技术“攻防战”,建立健全安全评估、责任追究、信用惩戒等制度,进一步明确金融、电信、互联网行业的监管责任,推动相关行业强化属地管控综合治理,加强犯罪源头地综合整治,就能够合力挤压涉诈犯罪分子的生存空间,让电信网络诈骗无处遁形。 反诈宣传不停歇,守护群众“钱袋子”。针对网络安全新特点新挑战,各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网络安全宣传周宣传活动中,一方面,要通过讲解、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反诈海报,小喇叭播放、入户宣传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向群众宣传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和犯罪分子的惯用手法,对经常出现的刷单兼职类诈骗、贷款类诈骗、冒充客服退款类诈骗、冒充领导转账类诈骗等电信诈骗手段,通过小喇叭等方式进行“灌输式”宣传。提高群众识骗防骗能力,切实保障群众财产安全。另一方面,要帮助辖区居民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正确开启各种“预警”功能,准确识别诈骗信息,最大限度减少被骗可能性。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就一定能够筑牢反电诈“防火墙”,捂紧老百姓“钱袋子”。 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不法分子行骗花样层出不穷,但最终还是为了套取受害人的银行卡号、密码、转走资金。公民个人既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一旦接到不明电话要询问亲友或及时报警,也不要轻易透露个人身份或银行卡信息,更不能轻易向陌生账户汇款。只有提高警惕,才能筑牢“第一道反诈骗防线”,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