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空间是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阅读空间建设,是延伸和拓展图书馆阅读功能,方便市民就近阅读,打造全民阅读新平台,把书香社会建设向纵深推进的惠民举措。一些城市的阅读空间实质上就是“图书馆+书店”,拥有一定的书源支撑,实现借书、购书、看书“三位一体”。在这里,市民可以品一杯茶,读一本书、看一份报,轻松享受“家门口”的阅读体验。 阅读圈硬件建设靠投入,这只是第一步,能够有效运营,才能真正形成阅读圈。与硬件投入相比,建一处活一处,运营好更为重要。为增强阅读空间可持续性,一些城市在融合发展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如杭州市“西湖书房”通过与喜马拉雅合作开展有声图书服务,烟台市在社区图书馆中开设咖啡厅等,使运营经费自给自足得到保障。让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丰富业态,借着阅读空间融合发展,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培育出造血功能,才能真正让文化活动持续热起来,推动书香社会由虚变实,不断增强质感。 基于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与阅读方式的差异化,采取差异化方式满足需求,才能触动阅读“兴趣点”。除了常态化更新丰富图书资源,还应在精细化、精准化上下功夫。针对青少年特点,可建立积分机制,并辅以适当激励;针对部分上班族的生活节奏,不妨将阅读空间办成放松身心的场所;针对老年人养生保健需求,可组织经验分享活动;还可以通过阅读家庭等级评比等,将阅读深度引入居民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