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诠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宗旨意识。“四下基层”坚持以民为本,形成察民情、重民意、集民智、解民忧的系统章法。践行“四下基层”,检验的是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看的是他们心中有没有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努力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中国共产党人只有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把满腔热情完全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才能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才会收获更加厚重的幸福。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务虚功,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和群众“坐一条板凳”,倾听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在最基层发现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回应群众期盼。 树立底线思维,涵养“察其秋毫、禁于未然”的治理智慧。“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四下基层”是坚持问题导向、研究解决与群众利益相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重要工作方法。运用底线思维分析解决问题,是我们应对错综复杂形势的科学方法,更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治理智慧。坚持底线思维,对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形有充分的预见和准备,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未雨绸缪的忧患,才能做到“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往往也是改革攻坚遇到的瓶颈,面对这些困难,党员干部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听民意、集众智,努力提升自己的判断力、分析力和执行力。要密切关注民之所忧所盼,善于从细小、细微之处观察、预判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做到“察微”见远、“止微”立改。 锤炼担当品格,彰显“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攻坚锐气。基层一线是干事创业的“练兵场”,是培养锻炼干部的“试验田”,只有躬身下到基层,才能体会基层的“苦水”,磨练坚强意志、锤炼担当品格。“四下基层”是改进干部作风的重要抓手。“为官避事平生耻。”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往往就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基层具体而微的体现,对于矛盾和困难,党员干部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回避,要有知行合一的干劲谋破题,始终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以“铁杵成针、滴水穿石”的执着,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扛起责任,遇到繁重工作时不躲,承担困难任务时不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怕,冲得出来、顶得上去,在实践中提高担当的能力和本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