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四下基层”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和践行的工作制度。 “四下基层”有助于推动标准的有效制定。目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进行中,检验主题教育的实效,既不能避实就虚做表面文章,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找不到重点,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突出重点、聚焦问题,才能确保检验标准评估的科学客观。党的根基在基层,落实减负的各项要求,关键还是要有实实在在的举措,才能看到基层干事创业的动力和热情。要发扬斗争精神,通过“局长走流程”和“书记走基层”项目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行动和问题大排查,推进找根源、抓整改,进一步增强就业人才、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各条线政策制定的可行性、有效性和针对性。 “四下基层”有助于听到群众的真实反馈。“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党的创新理论思想掌握运用得怎么样、调查研究成果转化得怎么样、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得怎么样,群众感受最直接,也最有评判权。人社工作事关民生福祉,“四下基层”科学有助于党员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有助于党员干部树牢群众观点,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使人社工作扎根立足在人民之中,使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下基层”有助于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也是此次主题教育整改的重点。要打赢它们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必须坚持精准施策、靶向治疗,久久为功。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围绕为基层减负,从坚决铲除形式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完善奖惩机制等方面,做出了硬性规定和举措,表明了我们党坚决诛灭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的雄心壮志,让广大基层干部从一些务虚的“形式”中解放出来,真正还基层干事创业“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