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odie 于 2023-4-26 16:25 编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根据中央政治局此次第2次集体学习的重点指示,要始终坚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为切入点,着力破除制约主要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把握好“知势、蓄势、谋势”三部曲,乘“势”而上,促发展合力广泛汇聚,推动高质量发展。 “知势”谋局,要抢抓机遇不放,把握供需平衡,正视新发展格局的现存漏点。事实证明,增强国内大循环动力应牢牢抓住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循环畅通无阻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供给和需求两端“支点”的匹配与平衡。因此,应一以贯之树牢人民立场,着力扩大重点的消费、投资、金融需求,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其次,以创新为突破口,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实现城乡、区域协调阔“空间”、增“成色”,打消区域壁垒。突破供给约束“卡脖子”问题、做好供给和需求的“跷跷板”和“连通器”,因势而动,促进内生动力有效激活。 “蓄势”跨越,要大抓科技不停,加大投入力度,拓宽新发展格局的创新广度。当下,科学技术始终是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我们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创新驱动,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优化创新资源的“横向”与“纵向”配置。加大资源要素投入,切实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做好招“才”引“智”工作,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内外循环、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推进科学技术突破,切实提升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深度融合持续蓄力。 “谋势”登高,要善抓合力不止,加速产业体系,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当前,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的态势。绿色低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民对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体现。因此,应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转换至实体经济为重点方向,谋取数字技术,打造数字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聚焦“双碳”目标,带动区域化合作合力,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增进经济发展更进一竿。(潘伊婷 松江区永丰街道党工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