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基层治理应共谋发展新路径 加强两地融合与共治提供坚强后盾,在两地沟通上要积极进行协商式联动、齐心式聚集、加速式推进,针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基层协同发展,翻开跨区域合作的新篇章。 一、设立“毗邻解忧”议事厅。每月要开展两地网格员议事会,聚焦两地居民“急难愁盼”和两地交融共性问题,通过相互沟通、集体协商的方式来解决民生实事。同时应通过“线上+线下”等多个途径进行民情收集,并按照居民提事、社区审事、四地领事、协同办事、群众评事工作流程开展网格议事共商问题解决。构建协商共治、综合服务等平台,发挥信息化驱动作用,以信息化智能化提升回应能力,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 二、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两地要发动党员志愿者、流动党员、新居民代表、微网格长、乡贤、巾帼志愿者等积极加入其中,先分别领办项目清单,再按照职业、特长将志愿者分为平安巡防、违建拆除、纠纷调解、交通疏导等队伍,明确志愿者的职责,持续推动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同时,结合主题活动,安排志愿者在“毗邻解忧”议事厅服务,不仅能解决“毗邻解忧”议事厅后续管理和服务难题,更能让群众把“毗邻解忧”议事厅当做“自己屋”、把志愿者当做“自家人”。可以以网格联动为抓手,来健全完善网格议事工作机制,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将服务融入基层网格化治理,实现“精准对接”两地村民需求,以“菜单式”形式多元化开展志愿服务,确保边界区域的平安稳定。 三、深化区域“联动共建”。全力打造党建引领、服务多元的党群服务中心,可以推行“365党建服务”“党群议事半月谈”等做法,构建“社区党建综合体”“党员会客厅”等载体,从而形成“党组织抓网格支部、支部抓党员管理、党员带动群众”的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新格局,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以党群融合为契机,不断丰富“党建+”工作内涵,发布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重点项目,涵盖科普教育、文化配送、养老助残、法律服务等多个方面,融合各类资源,深入开展共建活动,做实为民服务。 四、定期开展两地领导干部交流座谈会。文明在交流中互鉴,服务在学习中提升。为拓宽工作思路,更多的学习身边优秀社区的优秀做法,进一步开阔工作人员的创新思路,增强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担当,两地领导干部需要通过定期座谈会的形式,来了解相互工作情况,再就两地相关工作交流意见。同时应当按照四个“明确”,即明确职责分工,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学习任务、把握学习导向;明确管理办法,加强干部教育;明确长效机制,为持续开展交流活动打下基础。联合周边乡镇建立"毗邻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发展合作关系,启动人才共育项目,揭牌成立毗邻村书记工作室,通过集中培训、挂职锻炼、互动交流、就业联盟等方式,为基层工作“接班人”提供学习平台,充分地发挥优秀村居书记在“传、帮、带”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