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来到“枫桥经验”发源地诸暨市枫桥镇,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指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坚持中焕发生机,在发展中发扬光大,上世纪60年代由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的“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为“枫桥经验”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等工作中发挥出更大效能。从完善信访制度,到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从辽宁沈阳牡丹社区的“三零”工作法,到福建明溪县“侨乡枫桥”解纷工作法……“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丰富发展,更加强调党的领导、更加彰显法治思维、更加突出科技支撑、更加注重社会参与,展现出历久弥新的魅力。 “枫桥经验”源自浙江,源自公安战线,源自治安治理。穿越60年历史时空,“枫桥经验”已经成为基层治理的一个样板、一面旗帜、一种理念。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枫桥经验”已经拓展到城镇社区、网络空间等新领域,涌现出“红枫义警”“乌镇管家”“朝阳群众”“西城大妈”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平安建设新名片。 守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不变底色,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创新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明特征,“红枫义警”把志愿服务引入社会治理、“西城大妈”传递群防群治正能量、“网上枫桥”推动网络空间精准化治理。不应忽视的是,“枫桥经验”在学习推广中也存在模式固化、治理效能不高、智能化程度不足、助力高质量发展效果不彰等问题。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实效,实现创新发展。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社会治理领域的生动实践,是历史经验与现实治理的统一、个别治理与普遍规则的统一、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的统一,必须坚持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学理性的概括提炼,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语境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枫桥经验”。 从政治与法治相交融维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强化党建引领、推动社会善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全面部署,强调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党领导人民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探索,已经从社会治安治理领域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新时代“枫桥经验”法治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要求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枫桥经验”法治化,完善地方立法和乡规民约,实现硬法软法的协同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