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历史宏愿,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五条重大原则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牢牢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为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指明了方向。中国推动制度型开放,将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积极贡献。制度型开放是相对于传统国际经贸规则下的商品与要素的流动型开放而言的。我国第一轮以制造业为主的开放,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接受现行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大幅度削减和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是中国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主要路径。 科技是强国之基,兴国之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这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顺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深刻认识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立足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做出的战略抉择。将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意义提升到历史新高度,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要素高强度和大规模投入、技术和资本大规模引进即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通过承接发达国家的离岸外包,迅速嵌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国之重器,是买不来、讨不来的。依赖他人的核心科技来支撑自己的技术力量,不仅难以从根本上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而且会沦为发达国家的技术附庸,增加被卡脖子的风险,使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受到威胁。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在重大斗争、强大对手面前,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我们必须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方向,坚定斗争意志,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