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开放是第一要素,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拔尖创新人才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是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及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关键力量。创新人才培养需要高质量教育支撑,通过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育创新文化。所以,科技、人才、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三者统筹推进,将有效打通从教育强、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国家强的通道,实现“教育—科技—产业”的协调互动和螺旋式发展。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当前,面对科技创新中的许多卡点瓶颈,如关键核心技术缺失、产学研脱节、科技成果转化不顺不畅等,需要激活企业创新活力,突破制约发展的“卡脖子”技术,以推动企业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并通过培育一大批科技领军企业和创新团队,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为参与国际科技竞争、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持久的动力源。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开放环境下进行科技创新,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敞开大门更加积极主动地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加快构建全流程创新链条;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国更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通过积极主动同全球各国联合解决科技创新难题,提高全球规则、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健全科技理论体系、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切实精华学术环境,全方位深化科技开放合作,这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应有之义。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继续深化政府间科技合作,拓展民间交流渠道,从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