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三大工程”,让民营企业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 近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指出,民营经济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党和政府的大力引导和各项政策释放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信号,为民营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我国民营经济迎来了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更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精准把握时代浪潮的“危”与“机”,让民营企业实现可为到有为的飞跃。 扎实推进“强基工程”,提振发展信心领全局。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做自己人。政府和企业最好的关系是“双向奔赴”,一方面政府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弘扬企业家精神,牢固树立“企业至上”的服务理念,全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当好民营企业家的“娘家人”、做好企业在发展中遇到问题的“贴心人”。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家们要以历史责任感厚植家国情怀,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争创爱党爱国的世界一流企业。 着力打造“引领工程”,释放创新升级强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营企业要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创新是民营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近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始终被放在突出位置,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扶持政策,解决了企业用地、融资、人才引进、转型升级等难题,大力破除无效供给,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我们要不断加大政策引领、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民营企业更要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勇于开辟创新领域、制胜“黄金赛道”。 重点做好“保障工程”,强化法治建设引活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国家层面,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找准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的着力点,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构建系统高效的法规制度体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加强社会主体对政府的信任度,进而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让民营企业“抢机遇、为人先、放手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