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围绕“人民”这个关键词,统筹民生实事、回应民生需求,彰显了党植根群众造福人民的坚定决心和以求真务实作风干实事的鲜明态度。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二字的分量,将“人民”置顶,坚持“以民为重、以民为师、以民为本”,做到“用情于民、问计于民、造福于民”。 以民为重,用情于民,时刻将人民“置顶”。“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党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历史证明,人民是我们党永恒的关键词。人民就是“国之大者”,是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党员干部要时刻将人民“置顶”,坚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以人民为重,感知群众冷暖,倾听民众心声。只有做到“心中有民”,才会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想事情,才能把群众的“操心事”当成“心头事”,才会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 以民为师,问计于民,让民声决定民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员干部要紧紧依靠人民,杜绝“闭门造车”,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迈开步子、俯下身子,深入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当作“良师益友”,从民声民意中找症结,从民计民策中找思路,在问计于民中让视野越开越阔,思路越理越明。“问计于民”策略能最大程度发挥群众的智慧,让“民声”决定“民生”,把惠民实事真正地办在百姓心坎上,同时也能架起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在良性互动中增强群众的参与感,有效推进基层工作的开展。 以民为本,造福于民,让民生落地有声。政府报告中的一个个目标数字,牵动着一项项民生新部署,展示了党委政府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力增进民生福祉的决心。“天下之大,民生为最。”党员干部要把为民之心落实到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之中,牢牢兜住民生底线,坚持以“民生短板”为抓手,谨记“民事不可缓也”,以只争朝夕的劲头、真抓实干的作风,铆足力量加快办事“速度”、推动实事落地;补齐民生短板、提升民生“温度”;造福百姓群众、增加幸福“厚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