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他发表讲话,对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表示衷心感谢!他说:“人民的信任,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也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听完总书记的这句话深有感悟。社区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群众是最善良、最聪明、最懂得感恩的。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工作者,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为居民送政策、送关怀,更要尽自己最大能力为居民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到群众的心坎里去,才对得起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不仅需要传达落实上级各项方针政策,还需要把老百姓的声音反馈上去。要做一根怎样的针,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基层战斗堡垒的必修课。一名合格的社区干部,要秉持实干精神,把精力用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胆量,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夜以继日筑牢新冠疫情屏障,用心用情办好辖区居民烦心事,劳心劳力推进辖区安全稳定发展,真正做到了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 社区工作者没有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但要扎根基层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社区工作者没有孤芳自赏的自视甚高,但要脚踏实地的履行一名基层干部的神圣职责;社区工作者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但要用满腔热情谱写一曲为民服务的奉献之歌;社区工作者只是一名平凡的基层干部,但要在这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新时代的背景下,社区居民的构成以及居民对生活的需求都日益多元化,如何做好基层治理工作、满足群众需求, 这不是“自修学分”的选答题,而是“只能满分”的必答题。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唯有多进行换位思考、多聚焦群众诉求,将脚步迈进群众的“门槛”里,把实事好事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才能让居民从中感受到温度与人情,祥和与归属,这是社区治理的灵魂所在。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如果把社区视为一个“有机体”,那么来自群众的呼声、难处理应在第一时间被感知、被上传、被处理,这既是保障正常的民生需求,也是为基层治理“查漏补缺”。为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我们把服务居民、造福居民做为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建志愿服务队,通过创建红色网格、打造红色管家、点亮红色心愿、传承红色精神等一系列“红心行动”,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全面加强法律维权、文体娱乐、平安建设、邻里互助、矛盾调解、防灾减灾等方面服务,不断提升社区治理“内生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志愿服务新格局。 居民信任我们、亲近我们、需要我们,这正是体现自我价值的时候,也是社区工作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