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说: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十年的树,一百年的人。要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上海全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让在上海的人才引以为傲,来上海的人才一见倾心,没来上海的人才充满向往”。想以此为目标发展,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展望未来,如果我们要确立成为建设人才强国的长期目标,就必须为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制定和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计划,为有潜力的年轻研究人才提供成长机会。同时,密切关注工业和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步,着力解决当前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人才缺口大的问题,全面培养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 “成功取决于成就,产业取决于人才。”科学技术是人类伟大的创造性活动。所有的科技创新活动都是由人进行的。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大、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潜力。 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阶段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还要深化人才评价体系分级分类改革,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指导,建立人才创新激励制度,赋予科研人员充分的自主权,为他们创造一个努力学习的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培养人才的前提是听从党的领导,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组织体系建设,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汇聚各方面爱国奉献的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办好事,关键在党、在人、在人才。归根结底,发展的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要加大改革落实力度,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体系,汇聚世界英才。要深化科技教育文化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知识分子工作和企业家精神的体制机制,让广大知识分子充分释放才华和能量。我们应该遵循智力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减少对智力创造性工作的干扰,让他们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要善于运用沟通、协商、谈心等方式做好知识分子思想工作,多了解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多与他们讨论问题,鼓励他们取得更多成就和进步。 创新的唯一途径是赢得人们。“我们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弘扬知才、爱才、尊才、用才之风,使上海成为各类潜力巨大、前途光明的人才沃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