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是浙江省诸暨市最具辨识度、最有影响力、最富实效性的“金名片”,也是全国社会治理领域一面历久弥新的“旗帜”。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枫桥经验”高度重视、始终关怀,多次就“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枫桥经验”在实践中发展。“枫桥经验”的诞生,源于1963年的秋天。那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全国开展,枫桥镇的7个公社被列为浙江省3个试点单位之一。枫桥镇按照“教育人、改造人”的要求,创造了“捕人少,治安好,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其内涵是,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强化人民调解专业化建设。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人民调解工作正在逐渐恢复。凭借“枫桥经验”的先发优势,1996年,诸暨成立了“人民调解协调中心”,形成了市、镇(乡)、片、村四级调解网络,除了依托乡贤、宗族、干部的传统调解外,行业调解也开始出现。时代在变,调解的类型和方法千变万化,但做好调解的原则不变——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和发动群众。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仍是“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和使命所在。近年来,诸暨市不断深化实践,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在全市各镇街均组建调委会的基础上,成立村社级调委会500余家,并结合行业特点,培育了一批在基层有影响力的调解品牌。据统计,目前诸暨市共有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的社会组织1300余家,活跃在基层的调解员为矛盾化解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之一的枫桥镇枫源村,已连续18年实现“群众零上访、干部零违纪、百姓零刑事、村民零邪教”。究其秘诀,就是依靠“枫桥经验”。近年来,枫源村紧抓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机遇,探索重大事务、日常事务、应急事务“三事分议”基层民主议事协商机制。截至目前,“三事分议”基层民主议事协商机制已在诸暨市460个建制村全域推广。通过定期问事、开放议事、规范办事、民主评事,搭建“民意直通车”“凉亭恳谈会”等协商平台,诸暨市拓展居民议事的“主阵地”,逐步构建起“民事民问、民事民管”的新格局。 服务群众的宗旨永远不变。在枫桥镇有一句话广为流传: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红枫义警。红枫义警始终做到“自助助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他们遍布枫桥各个建制村,通过邻里守望、亲戚发动等方式,多次协助派出所开展失踪救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握住‘枫桥经验’的核心,就在于努力减少矛盾,矛盾产生了以后要及时化解,无论‘枫桥经验’的形式和具体内容随着时代怎么改变,这种服务群众的宗旨永远不能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