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以前还是现在,农业都是中国政府必须关注的重点。农民占中国14亿人口的一半。国家社会运行的基础是经济,而经济的基础是粮食。如果不采取一些鼓励农民生产、保障农民生计的政策,作为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粮食生产就得不到保障,国家就无法保持正常发展。因此,实施三农政策是必然的。 要充分认识“三农”工作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中的特殊意义。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正在经历变化和隐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风险困难明显增多。在这种形势下,稳定“三农”,维护好“三农”战略后院,发挥“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稳定市场、保障供给,必须稳定农业、保障农产品供应。农业产量大幅下降,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出现问题,不仅会导致价格上涨,而且会造成经济的跌宕起伏。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坚持数量、质量、产能并重,落实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强国政策措施。从稳定就业和增加收入的角度看,保持就业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在保持城镇就业稳定的同时,迫切需要挖掘农村就业潜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通过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从稳定社会、促进和谐的角度看,农村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维护农村和平稳定至关重要。要加快补短板,解决农村群众的隐忧和困难,让亿万农民安居乐业。 健康兴旺,关键看乡亲。全国亿万农民和人民经过多年艰苦奋斗,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农业农村仍然是最薄弱、最艰巨的环节。 明确了今后两年“三农”工作的任务。我们要从党和国家商业发展的状态出发,决定部署落实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落实好,千奇百出把事情放在“三农”领域,巩固“三农”发展形势不断向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权,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农”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如何有效、顺利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环节,而现代农业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如何防止资本主义狼吃人、环境恶化等矛盾和历史悲剧,是我们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对构建中国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