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矢志不渝投身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用丰富的文艺形式,为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要以增强文化自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文化事业为着力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长期以来,西方形成了一套文明理论,我们要加以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要同步做好我国“古代文明理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我们要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根植于文化自觉,而文化自觉贵在有“自知之明”, 文化自信不是文化自大,而是客观理性的看待。文化自觉集中反映一个国家在文化上的觉悟程度,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价值。党的十九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增强“四个自信”,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深刻认识文化在引领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形态,引领并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在增强文化自觉中坚定文化自信,还要深刻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充分认识文化发展同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凝聚共识、增强活力、提供动力。 我们党是一个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肩负着团结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让祖国的下一代带着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向第二个百年计划奋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