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7月18日电,一片敢闯敢试的试验田,不断结出制度创新成果;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基础,加速释放科创动力;黄浦江、苏州河滨水空间实现还岸于民,一条条“生活秀带”向市民敞开…… 2015年,上海被委以重任,要做第二个“北京中关村”,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当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新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人们已然发觉自己已经身处科技革命的边缘。城市之间的竞争孕育了科创中心这一结构,由产业集聚度高的区块带动并辐射附近区块,这就是目前的科技主流。 “我国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有力支撑我国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旭说,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为区域创新发展指明方向,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交出的成绩单引人注目,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多年排名全国第1位,科技活动财力投入指数排名全国第一;R&D经费支出1615.7亿元,与GDP的比值为4.17%…… “长三角在上海的引领下已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区域共同体。”玄兆辉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江苏和浙江综合排名稳居全国第5位和第6位,安徽区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长三角协同创新体系持续优化,创新体系效能快速显现;开放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技术国际收入已接近全国的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