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精神,源于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特别是劳模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也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王进喜以自己的身体力行,,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 最广为传颂的事迹是1960年,大庆油田发生井喷,强大的高压液柱冲出井口飞上几十米的高空,再不采取措施,后果将会不堪设想。现场没有搅拌机,千钧一发之际,王进喜不顾自己的安危,纵身一跃,跳进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起了泥浆! 这就是大庆精神,以及被具化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艰苦环境和激情岁月里形成,是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 王杰,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个让共和国无法忘却的名字。52年前,伴随着他在即将爆炸的炸药包前的纵身一跃,王杰的英雄事迹在神州大地广为传颂,成为那个年代人们心中一座永恒的丰碑。王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为了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安危,永远留在了淮海大地。王杰是普通的战士,更是时代的英雄.半个多世纪,他用生命践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即“王杰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毛泽东的题词是:“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朱德的题词是:“学习王杰同志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周恩来亲笔抄录王杰的诗,作为题词:“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工作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
精神永铸血脉相传王杰英勇牺牲之后,家乡人民为纪念他,将他所在的村更名为“王杰村”,建立了王杰烈士纪念馆,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英烈的事迹和光辉的一生。家乡还建起了王杰小学、王杰班、王杰卫生所、王杰客运停靠点、王杰路等,英烈一直都在,王杰从未离去。 张思德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张思德的形象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里程碑。 还有许许多多的精神一一刻入我们的心扉,他们的感人事迹,舍身忘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存于世,百年传承,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会一直学习保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