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目前公共政策制定的复杂化与技术化,我们既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也要重视“专家路线”,前者是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后者则是从专家那里获取科学知识与方法,用好政治引领力、增强激活力、提升制度设计力,充分发挥“专家路线”优势,让公共决策更科学合理。 加强对专家队伍的政治引领力。《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专家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依靠力量。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对专家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奉献精神等教育培训,加强专家对国情的研修,在思想上做好正向引导;另一方面,要与专家真诚交朋友、结对子,虚心向专家学习。要尊重专家个性特点,多一些包容宽容,做到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增强专家参与公共决策的激活力。专家意见是做好公共决策的重要一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应尽可能听取更多的专家意见,因此完善激励专家参与的措施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给予适当的物质激励,为专家团队的研究项目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发放专项津贴;另一方面,在部分政策上给予倾斜,例如专家申报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立项或支持,也可在岗位竞聘、选聘中适当予以倾斜,最大限度激励专家参与公共决策过程。 提升专家参与的制度设计力。规范的制度是善治的前提,要选好用好专家,需要健全、科学的制度来保障,为公共决策保驾护航。要建立健全从专家遴选到考核监督的全过程、全链条管理制度体系,筛选出优秀、专业的行业专家;要分领域、分类别建立“专家数据库”,完善人才“蓄水池”,形成实力强大的“智囊团”;要完善完善专家参与公共决策的各类规范,明确专家参与公共决策的职责定位、权利义务和相应责任等,真正让专家畅所欲言,激励专家积极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建言献策。 立足于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支撑公共决策,专家的参与越来越重要,提升专家队伍的政治素养,完善相关激励措施、选人任人制度尤其重要,要运用好“三力”,营造人尽其才、富有活力、风清气正的专家参与公共决策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