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基层是国家治理最末端,是服务群众最前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做好社区工作要建设好社区基层党组织,发挥好基层党建引领作用,零距离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提升社区治理的能效。 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组织力。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提高社区治理效能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要“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加深和群众的联系,坚持真抓实干,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深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体系建设,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力,推动党建工作优势向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转化。 优化社区服务,增强服务功能性。聚焦为民、便民、安民,将服务网格化。按照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要求,进一步织密治理网格,统筹做好教育、养老、医疗、出行等民生工作,使居民享受优惠便捷的各类服务。打造好扶贫济困、排忧解难网格,妥善处置社区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优质服务网格,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各项生活设施,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推动文化引领,提升治理水平。社区建设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向上优秀的社区文化能够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责任感。社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文体活动,鼓励群众人人参与,激发社区居民的公共精神,努力营造和谐、互助、友爱的社区氛围,让文化建设成为动员群众的强大引擎,为社区建设、治理注入强大能量,让文化赋能社区治理,提升社区治理能效,使“软”文明成为社区建设的“硬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