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高楼平地起,作为跟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基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做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需要真心实意的态度、真抓实干的作风。所谓“真作风”,一个是过硬作风,一个是实干作风。作风实,群众基础就好,就能赢得群众信赖,形象就好;作风不实,群众就不信任,形象就差。作风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折射出的是干部的群众观、政绩观和事业观问题。党员干部的作风正,与群众的距离就近,就能够发现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事,就能够把党员干部和群众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坚强的战斗堡垒;作风不正,就不能结合实际,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来解决问题,就有可能逐渐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反映在党员干部身上就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对人民群众保持敬畏之心,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走好群众路线,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去办,把每一位群众当成亲人来对待,才是作风建设的治本之策。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党和群众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是要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起,从塑造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做起,从解决影响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抓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就曾讲过: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加强和优化党的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