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1|回复: 0

新征程 向“黔”进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2

主题

0

回帖

11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11
发表于 2022-10-12 10: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贵州黔东南,一首“侗族大歌”余音绕梁,一幅“苗族刺绣”栩栩如生,一座“西江苗寨”万家灯火。在喜迎二十大的征程上,从清晨的氤氲薄雾到夜晚的万千灯火,从绚烂的民族服饰到曼妙的民族阿妹,从田埂的老牛到村村的柏油公路,背后都写满了自改革开放以来黔东南州在党的指导和帮助下的一份份“优秀答卷”。
红色文化彰显“黔”进第一“卷”。作为中央红军长征进入贵州的第一站,黔东南光荣载入中国革命光辉历史。黎平古城翘街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曾是南侗地区的商品交易中心,这座古老的建筑见证了党和红军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刻和重大的历史事件。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召开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黎平会议是通道会议争论的继续,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最后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方针,为遵义会议纠正“左”倾军事冒险主义错误,做了重要准备。时至今日,黎平会议会址依然坚定传递着红色信仰的力量,在建党百年的“黔”进历程,有红色黔东南重要的浓墨一笔。
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黔”进第二“卷”。声声入耳的“侗族大歌”从乡村田野唱到了国际舞台,历经多少岁月变迁的“风雨桥”承载了无数走出大山孩子的脚印和记忆,苗族人民智慧结晶的“苗绣”是苗族妇女服饰独特饰品的“活化石”,这些被载入历史的文化遗产,一切都得益于国家和党对黔东南在大范围、深层次上展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而黔东南也以其迅速发展的生态建设、旅游产业作出的优秀成绩来回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的指示下,黔东南州不断坚持传统的根本,不断创新,让“旧艺”穿上“新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时代中,绽放光彩,在美丽黔东南“黔”进道路上刻下了深厚的印记。
生态文明建设彰显“黔”进第三“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以前所未来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黔东南州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家园,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不断扎实推进。满城月季花火红鲜艳,游人纷纷驻足观赏赞叹,并与之合影,凯里市仿佛成了一个大大花园,城市绿化美化得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一目了然。青山绿水一直是黔东南人民骄傲的烫金名片,春夏秋冬,这里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从“生态立州”到“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再到“大生态”,迈出的每一步都体现着黔东南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的决心。黎平县双江镇侗族老人吴庆贤,30多年来不改初心,累计种植苗木500多万,靠自己的双手点“绿”座座高山。在他的带领下,双江镇群众掀起造林“绿”潮,拉动了当地生态旅游经济。黔东南一步一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黔”进路上,一张“绿”图绘到底,添砖加瓦接着干,在实践中描摹出绿水青山新优卷。





上一篇:牢记使命,敢于担当
下一篇:练就过硬本领 做新时代青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7-5 21:06 , Processed in 0.277149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