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是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党委的发声方式 自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党委成立已一年有余,园区的党员群众越来越觉得有党组织在身边真好,这是一种长期的、必然的、慢慢的潜移默化,园区越来越多的职工渐渐觉得党组织变得必不可少,这是园区党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一种发声方式,也让党建成为了园区“看得见的生产力”。 园区党建裹挟浓浓暖意 “园区交通不方便”“租房太远”“用餐太麻烦”,园区党委深入企业倾听职工的需求和呼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对上争取政策、对内加快建设完善园区景观、配餐中心、中央厨房,引入COSTA咖啡等商业配套、开通短驳通勤车、修建健身步道等一批服务设施。此外,为使园区人才住有所居、业有所成,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人才公寓于去年交付使用,园区党委对企业人才租金推行“三六制”,20余家园区企业员工入住,首年园区对人才公寓的补贴就达到21万元。园区党委聚焦“留才”的关键环节最大限度为人才申请区级人才公寓补贴、安居、骨干人才专项激励、人才重点项目配套资金等,畅通人才服务“快车道”。疫情期间,面对园区7600余人的食与医、封闭生产企业的有序运转,园区党委第一时间成立医疗保障组、物资保障组等,开通热线电话,安排专人为特殊人群一对一服务,包括就医、配药及物资保障等,急群众之所急,与在园人员共抗疫情。“没有员工,就没有企业;没有企业,就没有园区”园区党委以保障职工乐享“衣食住行”为己任,视人才为资本,以“贴心、暖心服务永远在路上”为宗旨,打造高品质的园区生活、工作环境。 园区党建散发阵阵香气 “一股蛋糕香、一捧花香气、一阵芝麻味”,种种香气常常从机器人产业园党群服务站内飘出,阵阵笑声荡漾在园区。去年园区党委大力打造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党群服务站,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了组织阵地、活动设施、生活配套、餐饮服务等的集约共享。通过集中性活动、送课进企等服务,保证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有效落实,各职能部门配送的花艺、烘焙、送汤圆、交友、健康诊疗等活动连轴登场,高度契合员工情感需求,把关怀和温暖送到每一名职工心中。面对后疫情时期,园区党委将结合企业所需,精准推送“政策需求包”,邀请业内专业人士、区镇职能部门开展机器人行业分析、金融贷款、政策申报、人才公寓补贴申请、党务团务等线上政策宣讲,线下聚焦接地气、聚人气,精心设计党员职工喜闻乐见的小型沙龙和活动,注入工青妇等条线资源和力量及文化团体、志愿服务队伍等群众性社团组织力量,发挥1+1>2的组团式能量,凝聚党群力量,加速企业复工复产力度,为园区发展注入活力与动力。 园区党建冒出滚滚热气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是园区建设的守护者,是企业服务的先行者,是产业发展的践行者,在他们的努力下园区发展蒸蒸日上。 园区党委高度重视“组织链”带动“产业链”,带领着招商、物业等部门抓产业、抓服务。抓住上海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南北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及支持政策的良好机遇,加快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发展步伐,广泛引导传统产业嫁接新技术、拓展新业务、融合新业态,实现“老树发新枝”,多举措加快园区产业结构调整,以主动收储、股权收购的方式,引进发那科三期、快仓等项目;以园区整体租赁方式,引进羿鹏轨道等项目;以园区与企业合作开发、置换的方式,引进富联机器人、联东U谷等项目;以企业资源融合赋能的方式,融合小卫科技产业资源,赋能骊晨汽车升级迭代,不断建强以智能制造及机器人行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此外,创新打造5G提升、智慧园区等一批数字化转型项目,精准推出园区企业专项扶持等一批服务企业政策,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汇集着“暖意、香气、热气”的机器人产业园区正慢慢散发着它独有的魅力,获得着越来越多的认同,相信未来的园区在大家的共同打造下,企业和创业者近悦远来,终将为顾村发展汇聚起蓬勃的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