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极致”。一双焊工皮鞋,一身洗得泛白的蓝色工作服,一辆老式自行车……在车来车往的湖南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七一勋章”获得者、公司焊接顾问艾爱国的这副行头,早已为工人们所熟识。去年“七一”前夕,艾爱国准备前往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家人和同事都嘱咐他“穿得精神点”,艾爱国倒是穿上了件旧西服,脚上还是那双皮鞋。在他眼中,这双厂里人人都有的劳保鞋,象征着他坚持走的路,也是他断不掉的根。从19岁到72岁,50多年来,共产党员艾爱国坚守基层岗位,攻克焊接技术难关400多个,改进工艺100多项,多次参与我国重大项目焊接技术攻关和特种钢材焊接性能试验,在全国培养焊接技术人才600多名。 “疫情就是命令”。穿上白大褂,将党徽庄重佩戴在胸前,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的习惯。新冠肺炎阻击战迫切需要大批重症医学专业医护人员奔赴一线。”作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委,管向东认真起草了一封致全国重症医学专业同道的倡议书,并交中国医师学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相关专家商议,大家一致赞成并签下名字。援鄂期间,管向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仅驻点雷神山医院,而且转战武汉多个重症收治点重症病房、湖北各基层市县疫情定点医院和重症病房。他受命组织编写的“重型、危重型新冠病人诊疗方案”由相关部门下发全国各地,作为临床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依据。经历重大疫情考验,管向东对重症医学有了更深的体会。他说:“重症医学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灾难等大规模人群伤害中,承担着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使命。我将为之不懈努力。” “团队有信念,创新才有定力。”在5G、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刘新宇团队承担了其中多项任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成为了团队攻坚克难的重要支撑。刘新宇2000年在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后,一直从事集成电路元器件的相关研究,出色完成了多项国家级课题,29岁便被破格提升为研究员。在科研的路上,刘新宇一直勇于接受挑战。2019年,他接到了数模转换器核心元器件的攻关任务,团队中年轻党员的表现,让他很受触动。从那以后,刘新宇开始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党的历史。他在48岁的时候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年6月,他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星光不负赶路人。现在,刘新宇和团队研发的国产氮化镓功率放大器和硅基数模转换器已经应用到国内5G基站和相关通信系统,支撑了我国在该领域的自主可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