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构生态文明大众化传播的叙事体系,讲好生态文明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果。围绕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建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的话语体系框架,以服务美丽中国建设为方向引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阐述与生态文明建设成功实践为核心议题,以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气候变化、绿色发展等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和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作为大众化传播的重要议题。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大众化传播的叙事体系,以讲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为着力点,总结和提炼各地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美丽河湖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实践案例,更加鲜活、立体地展现生态文明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进一步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与实践贯通与转化。 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厚植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包括弘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反对生态破坏;大力培育绿色消费观,反对奢侈浪费、过度消费;倡导绿色政绩观,反对急功近利等。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责任意识等,达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目标,推动生态文化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向心力”。加强和推动多领域合作或协作,共同繁荣生态文化。鼓励文化界、美术界、摄影界、电影界、文艺界等跨界参与,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多创作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文化文艺作品,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以文立心,引导公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创新宣传路径方法,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宣教质效。深入调查研究不同群体特征,制定差异化宣传引导策略,在运用传统有效手段的同时,积极运用信息革命的成果,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不断增强理论传播的实际成效。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和运用好现有宣传平台和载体。用好包括六五环境日活动、环保设施对外开放活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等,吸引更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主题活动,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和体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与魅力。另一方面,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和载体。融合生态文明理论专家与技术专家,采用个性化制作、可视性呈现、互动式传播方式,不断推出有吸引力、说服力的理论传播精品力作。融合理论骨干和“群众名嘴”,进一步下沉理论传播重心。用人民群众的身边事、平凡人、小道理,讲好追求美好生态环境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逻辑、大情怀、大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