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距离虽不远,但还是有距离,仍未到达目的地。就如在长跑比赛中,有些运动员虽一路领先,但如果在最后冲刺阶段后劲乏力,将与冠军失之交臂,前功尽弃。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终点、临近末尾,越需要凝神静气、一鼓作气、全力以赴。 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山南隆子县扎日乡乡长贡觉曲珍结合自己的经历,畅谈脱贫攻坚中的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她说,基层就是“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做”重于“说”,要做得多,还要做得好,把党指引的方向和群众的具体需求结合在一起。 学习教育到位,打通思想上的“最后一公里”。首先,我们应该树立服务意识,“最后一公里”不是单纯的走走看看,而是要边走边服务,带着工作、带着任务、带着服务态度完成“最后一公里”。其次,“最后一公里”不只是会上说说,本子上记记,而是要把“最后一公里”形成制度、纳入考核,让基层干部重视完成好“最后一公里”的任务,用制度约束达到思想认识上的重视。 信访渠道畅通到位,打通群众诉求的“最后一公里”。维护群众利益,必须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积极构建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要健全群众信访维权和矛盾预警排查机制,积极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和带案下访,对社会管理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经常性分析和排查,发挥信访、纪检等部门信访举报受理职能作用,加大信访案件查处力度,不断拓宽群众反映情况、表达诉求、寻求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让群众有地方反映问题,反映的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确保政策上传下达、诉求下呼上应,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满意。 走好最后一公里,需要坚定的责任心。这“最后一公里”要走好,就需要非常坚定的信心和责任心。这就好比,用铁锹挖水,挖了99锹,每一锹的切入口都又深又整齐,可就在只差1锹就出水时,你的信心与责任心掉进深渊不知所踪,放弃一锹之隔的甘甜之水。这样又如何能说前99锹成功了?只有拥有强大的坚持下去的责任心才是走好“最后一公里”的决胜秘笈。 走好最后一公里,基层党组织要强化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事业兴衰成败。当前国内外环境和形势复杂多变,基层党组织要坚持鲜明导向,主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先,要做到向党中央看齐,坚持姓党、信党、爱党、护党,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领导落实在每一项日常工作中。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其次要主动学习党的科学理论,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工作中要坚守政治要求,遵守政治规矩,在大是大非和各种诱惑面前必须旗帜鲜明、坚守底线,永葆党的政治本色。只有党的政治建设深扎基层,党的组织路线才能不断延伸。 《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走好“最后一公里”才能直接有效的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化解民忧。如何走好“最后一公里”成为我们基层干部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思想认识上重视“最后一公里”;在具体行动上落实“最后一公里”。重任在身,道阻且长。基层党员干部要不断身体力行,在实践中体悟和感受,走好“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