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有: 1.扫尘 2.贴春联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4.年画 5.守岁 6.爆竹 7.拜年 8.给压岁钱等 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每个地区都会有一些差异,春节的习俗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过年要挂的红灯笼腊八:农历腊月初八,是汉族传统的节日腊八节,作为“新年”即将到来的.信号。传统上,这一天要喝腊八粥,制作腊八蒜。大扫除。一般在年廿八进行,即新年前2天至3天,该日要把家里打扫干净,迎接春节。广东俗语称“年廿八,洗邋遢”。 贴上挥春、春联、年画,一些农村还要贴窗花。 倒贴福字:刚识字的小孩子会说“福倒了”,大人们说“没倒”,小孩子会执拗的说“倒了!福倒了”,这么说代表福到了,很吉利。 守岁:传说如果儿女守岁的话,其父母会长岁。 有些地方有卖懒的习俗,即“卖掉懒惰”,例如把面团放在椅子上,叫小孩坐上去,黏住屁股,象征读书时不会离开座位。 放鞭炮(炮仗)。 放烟花。 互相拜年。华南地区的一些传统是初一后辈到长辈处拜年,通常是回男家。初二则回女家拜年,开年,年初三,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若有亲朋好友尚未互相拜年,便会在年初四继续。 发红包(压岁钱)、踩高跷、买年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