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吴秀琴 于 2021-12-30 09:27 编辑
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五点希望。一是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二是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三是坚持守正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四是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五是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 成就人生价值。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为文艺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文艺界吹响了新的进军号角。 坚守人民立场,绘制恢弘史诗。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笔端,深入群众、体验生活,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反映人民的生活,引起人民的共鸣,创作出人民真正喜闻乐见的有故事的、有温度的经得起时间推敲的好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紧跟时代步伐,唱响昂扬旋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不断创作记录时代、礼赞英雄、讴歌人民的作品。立足新发展阶段,抓住文化振兴的脉搏,找准区域文化特色和文化发展定位,学习新思想,贯彻新理念,用艺术作品诠释人民越来越美好的生活,创新、创造地以好作品助力走好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追求德艺双馨,激荡进步潮流。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首先,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把德艺双馨作为毕生的追求,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其次,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通过时间的打磨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作品中,自觉摒弃低俗、庸俗的低级趣味,将能让群众感受生活美好的、喜闻乐见的作品呈现出来,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鼓舞人们在黑暗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心怀祖国人民、响应时代召唤、追求艺术理想,就一定能同党和人民一道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作者:蒋欣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