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五一劳动节马上到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再度思考劳动的意义。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更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迈进的源泉。劳动不仅能创造丰硕的成果,更能在过程中启发人的思维,磨练人的意志,培养人的合作意识,强化人的责任感。劳动的过程也是成长和学习的过程,“劳”与“学”密不可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爱劳动,勤于劳动,精于劳动的民族,在当今时代,如何传承这样的优秀精神传统,如何将“劳”与“学”有机结合,促进新时代少年的全面发展,培养劳动最光荣的信念,这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就将“劳”字列入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了劳动教育对于青年学生的重要性,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印发,再一次细化和专业化劳动教育的内涵及措施。从种种举措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劳动教育对于学生成长和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在城镇化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劳动教育一定不是简单的劳动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借助劳动实践的过程,去培养学生个人的习惯、意识和责任感。除此之外,劳动教育更是针对集体的一种教育活动,劳动中的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也是我们想要去涵育的高阶能力让广大青年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弘扬刻苦攻坚的劳动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想要让劳动教育真正实现以上的育人功能,仅凭说教是无法实现的,广大党员教师应当起好带头作用。链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从技能、意识和文化三个维度去创新,开发真正适合学生的劳动活动。学校首先应当保证劳动课的有序开展,确保课时,为教师开发教育活动提供保障。双林小学的生命馆中,有一方小菜地,学生们在劳动课上学习了种萝卜的技能后便来此实践,种下了属于自己的萝卜。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组队观察和记录种子的成长,见证生命的发展。最终,他们收获萝卜,感受到劳动的喜悦与成就。这样一项“保卫萝卜”的活动,不仅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契合他们的兴趣点,在综合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了技能、意识和文化三个维度的浸润。 学生的在校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将劳动教育从学校向家庭和社会延伸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一延伸依旧以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实现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每周一菜”、“馨菜农”等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要亲自劳动,更要将自己的劳动成果推荐给他人。这样的实践活动以项目为驱动,学生不仅要合作完成方案的设置,还要实现身份的转变。这样的劳动教育更是综合运用了各学科的知识,也让学生有了初步的社会体验,真正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品尝到劳动的果实。 劳动教育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拓宽边界,丰富内涵,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和兴趣点出发,去浸润孩子们的心田,赋能他们的未来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