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中国正处于脱贫攻坚收官与美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更需要人才振兴,只有人才梯队跟上了才能成就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各级政府需要坚持着力打造人才振兴,搭建用人、管人的政治舞台。更好的为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后勤保障。 打造吸引人才的梧桐树。人不可以一噎而止飨,国不可以谬一贤而止士。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引进人才,结合发展战略需求,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围绕紧缺指数、专业要求、学历要求、能力要求等制定急需目录,寻找“适销对路”人才,提高人岗“匹配度”。要针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采取目标任务导向、个性化定制等方式,做好体制机制设计和政策调整工作,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空间。要鼓励人才到基层工作的政策导向,坚持因岗选人、因才施用,“精准点穴”将人才选派到基层一线、重大项目等实岗工作,通过到艰苦条件、困难环境、关键岗位锻炼,推动他们全方位提升。 提供培训人才的好摇篮。发现人才、引进人才,还要为其提供“舞台”,使其发挥效能、体现价值。人才竞争的重点是人才生态的竞争,是体制机制的竞争,是环境的竞争。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人才既要靠引进,更要靠培养,必须充分珍惜、充分重视、充分盘活。要建立配套完善、因材施教的人才培育机制,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探索整合政府、用人单位、社会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加压式、补短式、点单式培养体系。要推行人才培养“导师制”和“帮带制”,构建导师帮带、压担锤炼等培养链,通过思想上帮、工作中带、业务上传等方式,帮助人才茁壮成长。 配置留住人才的沃土。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吸纳人才、使用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就要创造可以拴心留人的成长环境,让人才获得归属感、提升认同感、拥有幸福感。要在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把人才工作的环境建设好,把人才的生活环境营造好,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人才的良好氛围,为人才提供“一条龙服务”,使其“既来之、则安之”。要按照“量身定制、一人一策”标准,强化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需求有机结合,把握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才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课程,推动人才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真正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让人才脱颖而出。 让更多的能人异士更好的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