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乘马》言:“是故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中的第三步,我备受鼓舞,但不必以此为终点,停下前进的步伐,在面对现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应当恪记“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做好、做实、做细基层工作。 基层工作,要生于虑,怀有忧患意识。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过去的脱贫攻坚战役中,我们通过贫困户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改变了贫困户的现状,将一个个贫困县、贫困村成功摘帽……这是巨大的成功,但同样需要警惕,现如今,扶贫手段单一、扶贫产业稀疏,且大多数为输血式扶贫,虽然有效地缓解了贫困群众生活、生产问题,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但仍有返贫的可能,所以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自我积累、自我管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至关重要,才能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这要求每一名基层干部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患意识。 基层工作,要成于务,选择务实担当。基层工作需要基层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增强主动性。不下去是官僚主义,就算下去了也是走马观花,仅仅了解一些表面情况、收集一摞素材、发现不了问题、拿不出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就是形式主义。要想避免一个“浅”字,就要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自觉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拿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方能绘就更新更美的发展图景。 基层工作,失于傲,拒绝骄躁虚浮。“浮躁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必须戒此顽疾。”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一书中的告诫,今天读来仍令人警醒。作为一名刚入职的年轻干部,心态上要安心、放心;学习上要静心、虚心;工作上要细心、耐心,杜绝拍脑袋决策,切忌投机钻营,更不能走“终南捷径”博取所谓的“政绩”,因为捷径往往通向歧途,歧途往往陷入泥潭;年轻干部也不应人浮于事,凡事脚踏实地,方能落子无悔,做实事、见实效。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不改,“生于虑,成于务,不失于傲”应是所有共产党人的衷心践行。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困难与希望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惟有“生于虑,成于务,不失于傲”方可不被历史长河湮灭。(作者:沙河镇人民政府 冯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