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对气象部门提出的明确要求,凸显了气象防灾减灾在气象工作和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功能和定位。因此做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一是早预报,“防在未发之前、抗在第一时间、救在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的“消息树”作用,提高预见性,打好提前量,下好“先手棋”。有效发挥气象防灾减灾先导性作用。二是提高预报准确率,为各级党委政府正确决策提供科学客观的数据支撑,有效应对极端灾害性天气应急处突能力。三是预警预报发布的及时率,要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提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畅通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努力实现第一时间、权威发布。 四是扩大预报预警服务范围。气象灾害影响范围大,涉及领域多,应急处置关联性强,社会公众关注度高,需要广泛组织、广泛动员、广泛应对。要坚持属地为主、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融入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纳入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实现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到人;完善气象、水利、应急、自然资源等部门间共建共享和预报预警联动机制,协同组织、共同防御以有效应对。五是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责任重大,来不得半点含糊马虎,要健全工作体系,细化实化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发布、应急响应、联动处置、效益评估等各项工作举措,为护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切实保障。 面对各种极端天气频发,还要充分认识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务必保持高度警惕,克服麻痹、松懈、厌战情绪,以更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进一步完善汛期领导带班制度、业务值班制度,压实工作责任,优化应急值守流程,完善气象服务方案。强化工作制度、应急流程、岗位职责、服务规范的执行,做到每位在岗人员对制度明晰、职责清晰、流程熟悉。 根据灾害性天气影响情况,各单位立即细化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尽快补齐短板,充分做好应对极端事件的准备,全面强化薄弱环节。进一步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明确工作职责任务;积极备战,切实做好通信网络和装备保障;加强分析研判,提高预测预报预警水平;强化应急联动,提升气象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做好媒体服务,全方位开展气象科普宣传。(作者:钟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