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稀松平常的诉求,最是考验城镇化建设的水平。都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确,城镇化建设不仅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而且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但是,结合实际,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很多问题,难呼吸的苦、闹人心的堵、难释怀的乡痛等深入人心,警醒着我们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核心、要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维护人民权益的根本。城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又系统的社会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却把城镇化搞成简单的“数字化”、“政绩化”,这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更是对人民权益的忽视和损害。枪是军人的命根子,同样,土地也是农民的命根子。长期以来,为满足城镇化发展盲目扩张,违背农民医院、剥夺农民权益的强征强拆不计其数,从而引发的干群冲突更是数不甚数。这些都是看量不看质的城镇化,其效果更是与初心相悖。因此,维护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民的权益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历史文脉的基础。习总书记曾说:“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自己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憾的是,这些年来,城镇化的进程和推土机的力量,撕裂者人们对传统文化留存的记忆。城市每天都演绎着发展与保护、建设与破坏、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与对立,一边拆真文物,一边建假故居的闹剧频繁上演。千城一面的环境,“跑偏”的城镇化列车碾碎了无数地方,无数的乡愁变成乡痛,归根究底,正是不顾人民的野蛮开发所致。因此,保护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历史文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治理城市病的必然选择。习总书记曾说:“要抓住城市管理与服务这个重点,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的更方便、更舒心、更便捷。”然而,城市化发展至今,却还是出现了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城市病,违背了我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设想。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因此唯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根治城市病。 “天地之性,人为贵。”、“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也同样彰显着自古以来人民的重要性,对我们今天任然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驾驶着承载中国梦的航船驶向光辉的彼岸。 作者:祝雨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