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持优良家风,绝不因私废公,不仅是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承诺,更确保了革命后代不会变成“八旗子弟”,能够经历风雨后迎接彩虹。”清廉一生的开国大将粟裕主动给子女的成长设置“困难和“磨砺”,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强有担当,让他们学会在困难中迎难而上。——《【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清廉一生的粟裕为什么要为儿子“走后门”?-中新网》 粟裕同志作为开国大将的一员,是党组织的模范标杆,对于子女,则更为严苛。在当下艰苦的环境中,宁愿将子女通过走后门的形式,主动调离舒适的环境,送上了艰苦的前线。作为一名父亲,谁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一生平安顺遂呢?而粟裕同志对于自己的子女却寄予的更加深刻的厚望,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在困难重重的环境下砥砺前行,迎难而上,磨砺自己的意志,成为一名更优秀的革命者。对于子女,一味地溺爱与纵容并不是正确的方法,而在没有底线的纵容下更是容易适得其反。以身作则,严以律己,成为一个优秀的榜样给子女们可以带来更加深刻直观的影响。 在革命动荡的年代,使命高于一切。而这一切,必将会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来延续我们坚信的信念。如果人人畏惧苦难享受安乐,那么革命的胜利将会遥遥无期,无数人倒下了,又有无数的人加入了进来。生于忧患的年代,唯有迎难而上,遇到困难解决困难。正是有了这些可爱的人们,革命的胜利才会指日可待。 革命是漫长的过程,绝不是一代人的革命,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接力、去完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些前辈舍我其谁首当其冲的精神,给予更多人前进的动力,以这些优秀的革命者为标杆,引领更多人前进。作者:知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