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防返贫险、大数据返贫监测、防贫困监测预警……为化解脱贫摘帽后的返贫风险,贵州多地探索预防返贫机制,将脱贫户、边缘户尤其是因灾、因学、因病具有返贫风险的群众作为重点监测对象,筑牢发生贫困的“拦水坝”,持续巩固好脱贫成果。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标志着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了句号。然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过渡期”,要让老百姓致富的路越来越宽,让老百姓从摘帽走向振兴,尤其需要下好预防棋、巩固棋、衔接棋,要确保脱贫摘帽的工作成效经得起检验,也要更有力地迈出乡村振兴的第一步,才能同心同力同向奔向小康,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长远持久。 下好“预防棋”,思想上要提高重视,做好防返贫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脱贫摘帽要切忌“一摘了之”,要确保脱贫攻坚的成效稳得住,尤其需要在预防上下功夫,这就需要在思想上重视。在一些自然灾害的面前,造成的破坏力是巨大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这也是稳固脱贫攻坚成效上的“绊脚石”,严重的自然灾害,很容易让刚刚脱贫摘帽的贫困群众再度返贫,这就需要提前谋划,在预防上下功夫,才能有效地避免这种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失。 下好“巩固棋”,行动上要持续给力,巩固取得的成效。脱贫摘帽只是贫困群众迈过了最低的脱贫线,经济条件、工作技能都还存在薄弱环节,这就需要下好“巩固棋”,要用好防返贫险、用好“四个不摘”政策,让贫困群众有底气、有冲劲,才能够充分激发刚脱贫群众的斗志,让他们能够在奔向更美好生活的路上勇往直前,才能不断地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效,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好“衔接棋”,动力上要持续增强,同心同力奔小康。从脱贫摘帽到乡村振兴,是重要的历史任务衔接,要做好这两项工作的顺利衔接,尤其需要精准对接,既需要“底子清”,也需要“责任清”,这就需要用好扶贫云大数据防贫监测平台,能够及时地发现有致贫风险的家庭,也能够掌握不同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及时地进行帮扶,做好致贫、防返贫的“拦水坝”,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不新增贫困户,凝心聚力,共奔小康。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要让脱贫摘帽的好成就长久持续,既要持续推动“富口袋”,也要做好“富脑袋”工作,让群众掌握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让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能有必胜的信心和能力,增强发展能力,谱写壮丽的乡村振兴画卷。(文/婧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