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留痕是记录每个单位、每个干部工作开展的一种方法。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过多的工作留痕,反而让干部因疲于应付,让工作过度留痕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 各种各样的活动、会议、培训照片,大同小异的心得体会,检查工作演变为检查台账,工作以会议落实会议......诸如此类,均是形式主义的表现,不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更增添了基层干部的负担,尤须引起警惕。 究其原因,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工作留痕的现象在基层,根源在上级。面对各级各部的检查,基层单位少不了资料盒、笔记本以及各种照片。简单把工作落实的多少,归结于台账资料的多少,简单以工作留痕的多少,作为评判工作开展好坏的评价,这是不科学不合理的。长期如此,就会形成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的的怪圈,基层就想方设法“纸上谈兵”,各种工作开展在照片中,落实在纸上,难以落实到地上。 解决工作留痕陷入形式主义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区分看待,不是所有的工作留痕都是错误,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看待问题,有的工作需要留痕,而有的工作大可不必,要区分对待;二是要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转变工作观念,带头进行整改落实。不必要的纸质报告要剔除,不能给基层干部增添负担,在目标考核中注重基层群众的口碑和工作实绩的参照,不以书面痕迹为依据,而以干部实迹为根据。三是要加强舆论监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媒体、群众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监督检查,打击各类工作过度留痕的形式主义,让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惠及民生。 工作留痕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在工作中不能凡事留痕,要少些虚头巴脑,少些敷衍应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工作,多些求真务实,多些真抓实干,把工作盘活,调动起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创造出一番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成绩。(文/殷礼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