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婷 于 2023-10-27 14:32 编辑
青少年理想、信念缺失,成了当代社会尤为突出的问题。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我们当代青年要认真领会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定文化自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首先,要从培养文化自信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充满自信地说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我们的民族是具有历史底蕴的民族,我们当代青年要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对良渚遗址的历史地位作出重要论断:“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并对良渚古城遗址申遗作出重要指示。3年后,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外国专家评价:“良渚让我们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识提前一千多年。”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千年古祠,深有感触地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殷墟博物馆考察,观摩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文物,习近平总书记点明此行深意:“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今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山西运城博物馆,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2个多月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察,祝贺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使用。展厅里,总书记频频驻足,有时看完正面,还缓步绕着展柜,察看文物的不同侧面细节,感慨道:“看过以后民族自豪感倍增,五千年中华文明啊,而且更期待着更长的中华文明的发现发掘。”2023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考察。走进国家书房,总书记的目光望向顶部中央藻井内的星空穹顶。穹顶上,宋代石刻天文图展现古人智慧,星汉灿烂、浩渺深邃;书房内,15组巨型书柜陈列近3万册新中国精品出版物,思想的星空蔚为大观。“了解今天的中国,要从了解中国的历史开始”,习近平总书记纵论古今,“我们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在总书记心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所以当代青年更应培养文化自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自信,才能自强。 其次要融入当代文化生活,创造时代新文化。上海市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原创情景党课、“初心之旅”互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红色精神进一步弘扬。京剧、昆曲等洋溢着“中国风”的演出不断亮相国际舞台,国产影视剧海外热播,舞蹈、杂技、美术以及民间文艺接连走出国门;“感知中国”“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品牌活动在全世界掀起中华文化魅力热潮;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惊艳世界,向全球展现中华文化兼纳百川、包容四海的雍容气度。当代青年要积极融入这些活动中,文明生生不息,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指导,又有具体层面的实践路径,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培养文化自信,融入当代文化生活,创造时代新文化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