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新华社,3月28日)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中华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强调家国有机统一,国之栋梁出于家之苗圃,把正家风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一环,视为治国安邦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让美德厚植于每个家庭,将不仅为家庭美满、生活幸福、人生出彩完成奠基,更可以为实现中国梦激发文明风尚力量。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道德教育的起点,是连接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桥梁纽带。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从季布一诺千金、王祥卧冰求鲤到戚继光保家卫国,历史上,小至个人荣辱、大到国家兴亡,优良家风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一致性,传承优良家教家风可以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的文化土壤、注入旺盛的生命活力。董良翮在农村一干就是10年,从普通社员一步步做到大队书记、公社书记、县委副书记。因为工作成绩突出,1973年12月22日的《人民日报》刊发通讯《革命的好后代——记北京下乡知识青年董良翮》,详细报道了他的事迹。一时间,董良翮被树为知青的先进典型,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人物,而这与董必武的言传身教显然是密不可分的。传承优良家风也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文明建设,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个家庭落地生根。 某种意义上,家风和家教,构成了独具家庭特色的“道德共同体”。传承优良家教家风,有利于领导干部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思想深处坚决抵制各种利益诱惑,自觉做到不想腐。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先进模范在一心向党、勤政为民的同时,时刻注重以严格的家风律己律人。焦裕禄不让孩子“看白戏”,将票款如数交给戏院;谷文昌的女儿结婚准备家具,他没有批给一寸木材;杨善洲严格约束家人,“公车不私用”,连搭“顺风车”也不行。他们自觉培育优良家风,为全党作出了表率。家风正,则党风正、政风正。作为领导干部,应时刻注重传承优良家教家风,以清正严明的家教家风要求自己、要求家人,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出积极贡献。 良好的家教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一个家庭的家风是积极向善的,一个家的所有家庭成员的品德是纯洁的、高尚的,那么一个社会定然是和谐的,一个良好的家风才会使社会安定,国家繁荣富强!(文/陈弘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