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法(草案)意见征询、上海市年度行政立法需求调研、民心工程(电梯加装)建议征集……2021年春节刚过,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的市民代表就开始忙着“给政府提意见”。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据了解,2015年,虹桥街道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首个设立在街道的基层立法联系点,这个“小窗口”成为解决百姓民生大问题的桥梁。人民群众是治国理政重要的参与者、践行者,要引导群众更好地参与到基层的立法中来,行使他们的权利,实现全程民主,通过这个联系点,既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更能够通过这一扇“开放窗”,让更多的群众看到服务型政府的诚意,也能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的效果。 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了“示范窗”,让民主之花在基层绽放。基层立法联系点最初就是“开门立法”,这是一种打开门来听取意见的主动姿态,当今天成为“全过程民主”的实践基地,让我们看到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打造了“示范窗”,也为更多的地方提供了群众参与执政的样本,让民主之花在基层处处绽放,才能推动民主得到更广泛的落实,让党心和民心能够心心相印。 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了“开放窗”,引导更多的人参与治理。基层立法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是与他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要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成效,尤其需要让民主得到更好地落实。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全过程民主”的方式,设立起了一个群众身边的“开放窗”,不仅体现了群众主人翁的地位,更是把“民主”融入到了百姓生活的细微事情之中,更有效地引导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才能不断地提升基层治理的水平。 基层立法联系点变成了“满意窗”,增进了干群之间鱼水情。基层立法联系点,既是一个收集民意的地方,也是一个交换意见的地方,更是一个公众的“普法点”,既能够让一些法律专业人士在退休后为街道社区发挥余热,也能够让更多的群众通过这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在法律常识问题的宣传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也能更好地用法律的武器来解决问题,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基层治理的一大创新,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也是党始终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力量来推动工作的重要方式,更筑牢了小康生活的“压舱石”。只有让每一个人都当好基层治理中的“法律明白人”,才能推动基层治理取得更好的成效,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文/婧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