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6|回复: 0

王大珩:永远的追光者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7

主题

0

回帖

25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251
发表于 2021-3-23 16: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lpqymjy 于 2021-3-23 16:17 编辑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炉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在内的“八大件”科研仪器、第一个原子弹和氢弹爆炸实验研的高速摄影仪、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反射试验电影经纬仪、中国大飞机研制等一系列重磅科技,这份清单几乎囊括了20世纪中叶以来,发生在中国并且决定着今天中国国际地位的大部分科技事件。清单的书写者就是我国光学事业奠基人——王大珩。
   1915年,王大珩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江苏苏州。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赴英留学,攻读应用光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王大珩进入光学领域有一定的偶然性。抗战初期,王大珩在汉口巧遇第六届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留英招生,用他自己的话说,“侥幸考取了应用光学专科”。然而,就在即将取得博士学位之时,他竟然放弃了。去了一家“玻璃厂”英国伯明翰昌司公司工作。王大珩为什么愿意放弃博士学位去“打工”呢?他后来回忆时说,为的就是当时最前沿热而又保密的关键技术——光学玻璃制造技术。在厂里工作的五年,王大珩获得了两项稀土光学玻璃专利,还研制出V-棱镜精密折射率测定装置。然而,这些成绩仍然无法让他继续留在这里。
   1948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召唤下,王大珩回到祖国。新中国成立时,仪器事业一片空白。在王大珩看来,仪器仪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是科学研究的“先行官”、是军事上的“战斗力”、是现代生活的“物质法官”,对发展国民经济起到“四两拨千斤”的重大作用。1979年,由于在国防光学科研中所做的贡献,王大珩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现代国防试验中的动态光学观测及测量技术”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王大珩是首席获奖者。
   在所有为国服务的光学仪器中,王大珩最看重的是“150工程”。这是一套对导弹的轨道进行跟踪及精密测量的大型光学系统。当时只有美国有类似设备,王大珩背受着国内外的巨大压力,仅用了五年时间,系统研制成功,开创国内自主研制大型精密测试设备的先河,形成了国防光学中的一个高技术重要领域。
   微光夜视仪、远洋测量船、激光武器……王大珩的一串串科技结晶让我们的国防越来越强!被誉为“中华之光”的王大珩院士,用一生成就化成一道光,照亮前往中国梦的道路,指引我们追随、奋进!(张 霖)









上一篇:“五法”共进提升社区治理合力
下一篇: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接续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7-5 06:45 , Processed in 0.246801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