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修好成长“必修课” “须知当今之中国,如果有真正觉醒之青年,那是断不怕你们的伟丈夫的摧残的,你们这些伟丈夫,也断不能摧残这些青年们的精神”。近段时间来,献礼剧《觉醒年代》在青年群体中热播,“催更”现象的背后,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对青年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当代青年接过奋斗的接力棒,要修好三门“必修课”,在学习中提能,在实践中攻坚、在群众中扎根,不断解锁回答好时代之问的“技能点”。 补短提能修好“自检课程”。“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当下,青年干部大多从校门直接步入“机关门”,理论知识储备丰富,但没有经历过“黄沙百战”,工作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要常怀“空杯心态”,虚心求教,在与前辈同事的交往中提炼经验方法,在与群众交往过程中学习语言,抛掉身上的“书生气”与“优越感”,多一分基层工作的“土气”和“亲切感”。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要学会三省吾身,善于发现缺点,常想工作为了什么?反思我为什么不能?多思我要怎么做?学会自我完善、缺哪补哪,不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 脚踏实地修好“实践课程”。“一语不能践,万卷徒虚空”。实践是把“设计”转化为“实景”的唯一途径,丢掉实践谈理性就是“镜中月”、“水中花”。青年干部要自觉投身到实践中去,在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具体难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增强本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要在基层、在一线、在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反复打磨,敢于攻坚,在工作中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多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百炼成钢,淬炼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和能力。 以人为本修好“群众课程”。基层是个大舞台,台上是干部,台下是群众,干部表演好不好,台下的人气与掌声说了算。“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不管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奇迹”的淮海战役,还是群防群治中,疫情防控取得的伟大成效,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青年干部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以人民为标尺,瞄准一线、靶向基层,搞调研不怕多问几次路,干工作不怕多跑几次腿,把在人民群众中收集、了解到的问题,转化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察民情、解民忧的过程中,回答好群众呼声、落实好人民期盼。 “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挑起时代重托,要立足实践,勇于担当,在反躬自省中修好三门“必修课”,牢牢把握基层治理、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重要任务“得分点”,书写出人民满意的时代问卷。(兴编办)
|